
宫颈糜烂有哪些病理变化
宫颈糜烂有哪些病理变化
福州东南妇幼医院妇科专家指出,宫颈糜烂属于慢性宫颈炎的一种病变,它也是女性常见的一种妇科疾病,具有极高的发病率。那么,女性宫颈糜烂是怎样形成的呢,宫颈糜烂有哪些病理变化呢?
同济妇科专家介绍,国外已废弃宫颈糜烂这一名词,改称宫颈柱状上皮异位,因我国应用宫颈糜烂多年,本文仍沿用这一名词。由于宫颈管柱状上皮抵抗力低,病原体易侵入发生炎症。宫颈糜烂发生的机制仍不明确。值得注意的是在一些生理情况如青春期、妊娠期或口服避孕药妇女,由于雌激素水平增高,宫颈管柱状上皮增生,原始鳞柱交界外移,可见宫颈外口呈红色,细颗粒状,形似糜烂,为生理性宫颈糜烂。当雌激素水平下降,柱状上皮又可退回宫颈管。
那么,女性宫颈糜烂有哪些病理变化呢?
福州同济专家称,宫颈外口处的宫颈阴道部外观呈细颗粒状的红色区,称为宫颈糜烂。糜烂面为完整的宫颈管单层柱状上皮所覆盖,因柱状上皮菲薄,其下间质透出呈红色,并非真性糜烂。真性糜烂病理学指上皮脱落。
(一)根据糜烂面积大小可将宫颈糜烂分为3度:
a.轻度指糜烂面小于整个宫颈面积的l/3;
b.中度指糜烂面占整个宫颈面积的1/3~2/3;
c.重度指糜烂面占整个宫颈面积的2/3以上。
(二)宫颈糜烂根据糜烂深浅程度分为3型:
在炎症初期,糜烂面仅为单层柱状上皮所覆盖,表面平坦,称为单纯性糜烂;随后由于腺上皮过度增生并伴有间质增生,糜烂面凹凸不平呈颗粒状,称为颗粒型糜烂;当间质增生显着,表面不平现象更加明显呈乳突状,称为乳突型糜烂。